“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科研投入,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,建立‘政产学研用’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,不断提升我省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。”5日,围绕如何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话题,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爱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刘爱丽介绍,在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方面,省科技厅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。一是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。2023年支持大学、科研院所围绕玉米、大豆、水稻、乳制品、冷水鱼、蓝靛果等领域农产品加工业基础理论难题,实施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联合引导项目12项,不断发现完善农产品加工新机理新机制,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基础理论支撑。
二是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。通过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组织遴选全国优势科研单位,解决我省农产品加工“卡脖子”问题,支持重点企业开发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。目前农产品加工领域在研科技攻关项目30项,支持经费1.16亿元,带动企业研发投入1.8亿元。飞鹤乳业公司通过 “乳制品关键配料及功能性配方产品研制与产业化”项目实施,建立起国内第一条乳铁蛋白自动化生产线,已经取得乳铁蛋白生产SC认证,推动国产婴配粉关键配料的自主供应。昊天玉米开发公司通过“玉米功能性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生产示范”项目,开发的新产品年度产量突破8万吨,带动企业实现年度营收3.11亿元。
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。我省农产品加工领域目前依托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,建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,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家,省重点实验室10家,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8家,产业技术研究院17家,有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助力产业振兴。
省科技厅还积极引导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对研发投入100万元以上且履行统计填报义务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,按照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存量和增量的不同比例给予补助,奖补资金省、市各占50%,最高不超过600万元。2022年为40余家农产品加工领域企业发放研发投入奖补资金,总额超过800万元。
刘爱丽表示,下一步,省科技厅将继续推进科技支撑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,持续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,引导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研发活动,壮大创新主体规模。梳理我省农产品加工领域企业关键技术需求,通过“揭榜挂帅”等方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解决产业发展中的“卡脖子”问题。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,今年省科技厅在省重点实验室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上继续加大支持力度,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,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进一步转化为龙江经济发展优势。(记者 彭溢)
“同世界·共北斗”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斗应用专业赛,旨在汇聚全球青年创业者,探索北斗技术的创新应用。赛事涵盖北斗创新应用技...
意向区域: 全国
意向区域: 长三角 上海 江苏-南京市 江苏-无锡市 江苏-徐州市 江苏-常州市 江苏-苏州市 江苏-南通市 江苏-连云港市 江苏-淮安市 江苏-盐城市 江苏-扬州市 江苏-镇江市 江苏-泰州市 江苏-宿迁 浙江-杭州市 浙江-宁波市 浙江-温州市 浙江-绍兴市 浙江-湖州市 浙江-嘉兴市 浙江-金华市 浙江-衢州市 浙江-舟山市 浙江-台州市 浙江-丽水市 安徽-合肥市 安徽-芜湖市 安徽-马鞍山市 安徽-铜陵市 安徽-池州市 安徽-安庆市 安徽-宣城市 安徽-滁州市 安徽-蚌埠市 安徽-淮北市 安徽-淮南市 安徽-宿州市 安徽-阜阳市 安徽-亳州市 安徽-六安市 安徽-黄山市
意向区域: 全国